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一炉火穿透时光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1-03 09:17:49 责编: 武静

机器的轰鸣声中,一簇来自九号高炉的火种,在阳光下蓬勃燃烧,炉火照彻天地的景象幻化成鲜明诗意,伴随激情在舞台奔涌。安徽省话剧院话剧《炉火照天地》至此完成精彩亮相。《炉火照天地》以新鲜的叙事视角和大气宏阔的舞台呈现,拓展了工业题材如何更好表达新时代中国工人精神的新侧面。

此剧在马钢企业的诸多方阵中,将视线聚焦于“车轮”,选定马钢集团挑战“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面对国家高速车轮90%依赖进口的现实,被倒逼着进行高速车轮研发的故事。剧中,三代钢铁人遭遇重重困难,在向钢铁行业国际前沿冲刺同时,突破各自人生和企业的技术瓶颈,展现新时代钢铁人创造与担当。

工业题材如何具有科技感、识别度,在专业性之上布满艺术生趣,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话题。主创没有沿着产量、结构等硬性指标推进剧情,而是在具有工业质感的背景上构建人生的戏剧故事,力求将冷冰冰的高速车轮研发,赋予人性化和时代化特征,让观众穿透钢铁去领悟背后创造者的非凡意志,以及每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剧中,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都与钢铁有着不解情缘。核心人物陈钢毕业于名牌大学,是马钢第三代。父亲为钢铁牺牲是他心里一直的痛。8年前他还是一名炉前工时,因一心想证明自己的才华,不听师傅钟宁生劝阻偷做试验,差点酿成重大事故。不敢面对自己过错的陈钢选择了逃避,他赴海外求学,却一直心存愧疚。此番归来,在产品试制的反复失败中,在向前辈精神的追溯中,精神意志不断淬火,最终形成敢于否定自己、勇于大胆向前冲的人生底色。着眼行业,又放眼人生,全剧独特的叙述路径超越了题材框架,一波三折的矛盾起伏,充满哲理的戏剧境界,引发人们对钢铁叙事的理解与认同,也达成题材的陌生化效果,显示了与众不同的讲故事能力。

全剧以柔软的情感和情绪,软化题材的坚硬,工业现代化、科技化与情感的纯粹化、温情化,构成特定语境下的别致表述,以马钢人的群像支撑起恢宏的舞台气象。炉火的烈焰,钢水的沸腾,高炉天车等丰富的表意元素,与马钢人哪怕天上掉刀子也要顶着铁板往上冲的血性,在始终流淌爱意的情感暖流中,达成感性与理性的有机交融。这种真挚的情与爱皆因钢铁而生,因钢铁而起。比如剧中肖焰珍和钟宁生的情缘,起于在马钢的彼此救护,最后又将乘着马钢的车轮去周游世界。这种扎实浪漫的情感设计和富有钢铁元素的舞台呈现,折射了马钢的非凡过往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剧中,“硬”的是钢铁精神,柔的是个人情感,两者都在钢铁上彼此投映,在钢铁工业背景下,一群人的形象塑造得生动鲜活。他们有钢性有柔情,有怀旧有瞻望,有梦想有担当。钢铁人以对国家的爱,以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拼劲,显示了创新不止、忠诚不渝的中国钢铁精神。马钢的科技研发也始终如一团气流,围绕激情与创新贯穿首尾,成为舞台情绪的有力渲染。“工业叙述”提高了专业性和认可度,“情感交织”为工业性注入了灵魂和启示感,创新与创造升华着新时代工人的精神品格,全剧在人与事的互相托举中完成题旨的生动表达。

炉火这一意象性种子,由此延伸的炼钢即炼人意义的凝汇,成为提升全剧内涵的重要机关。炼钢即炼人作为统领全剧空间的意象,在飞溅的钢花和矗立的高炉的整体氛围中,将主体情感和客观世界两相融合,进行了新的审美建构。这种建构皆从问题入手,一方面,瞄准人物内心深处的痛点,另一方面,又锁定时刻被“卡脖子”难题,努力求索。陈钢有自己不敢面对的过往,肖焰珍不敢祼露自己被钢水烧伤的肢体……每个人都有需要迈过去的心坎,所有的“坎”相互缠绕推动,汇聚成观念、意志和创新能力需要千锤百炼的丰厚意象。

作品的序幕和尾声都是炉火的传递与不息。炉火象征着马钢人精神意志的薪火相传,其生生不息也寓意着自主研发、蓬勃创造力的长存永续。由一群人折射一个行业,由一个行业折射一个群体乃至中国工人的精神成长史,题材的专业性与表达的深刻性水乳交融,全剧的意象性提炼产生含蓄精妙的艺术效果。

《炉火照天地》以时代的热度和创意性尝试,写下新时代产业工人不断攀登高峰的追梦之旅。这不仅是中国钢铁人勇于与世界一流科技企业争锋、主动参与世界科技话语权建构的时代抒写,也是工业题材创作视野的再次打开,预示着新时代变革与成就、科研与创新表达的创作新思考。

■ 刘玉琴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

    相关新闻
以群像化的形式叙写地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