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含山县种粮大户毕永飞正忙着将催芽后的秧盘移至大棚摆盘,集中进行绿化培育。与以往品种不同,他这次培育的是再生稻秧苗,一般3月初开始浸种,经过暗化、催芽、摆盘等步骤,秧苗育成,便可集中下田栽种。
近年来,含山县农户不断朝着增加种植轮次、提升亩均效益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引进再生稻,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
再生稻在3月中下旬开始育秧,8月中旬开始收割“头茬”。“头茬”收割后进行简单施肥,即可在前茬水稻的稻桩上再生稻穗,10月底又可以收割一茬。
与一般水稻品种不同,再生稻育种育秧恰逢春寒料峭时。
“春季育秧,经常会受到‘倒春寒’影响,低温催芽时间长,容易影响出苗率。”毕永飞是种植水稻的行家里手,他流转1300亩土地,办起了永飞家庭农场,并在农场里建了育秧工厂。去年,含山县实施育秧工厂升级项目,毕永飞借机对自己的育秧工厂进行改造升级,建成恒温催芽室、恒温大棚,引进全自动流水线等设备,每天可生产秧盘5000多盘,恒温空间也为秧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今年春天气温不稳定,但育秧工厂改造后,基本摆脱了气温波动的影响,育秧时间较往年缩短5天左右。”毕永飞说。永飞家庭农场在积极种植再生稻的同时,还集中20亩稻田,针对市场反馈良好的稻种进行本土实验,为再生稻推广种植乃至含山县农业生产提供经验。
含山县实施育秧工厂升级项目后,全县选种育种能力提升,工厂化育秧流程完善,再生稻秧苗出芽成活率显著提高。
“我们农场的育秧工厂建设完成后,成立了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育、代管、代收的农事服务队,并带动周边大户一起种好粮。”含山县王传生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传生说。
“全县育秧工厂已有32座,全年可育秧面积约10万亩,后续将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户更好地掌握工厂化育秧技术,扩大育秧规模,提高种植效益。”含山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李德兵告诉记者。
■ 本报记者 贾克帅 本报通讯员 唐延豪 赵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