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月下井不少于22个班次,每次井下行走超过6000米。”6月12日,在皖北煤电集团五沟煤矿安全监控实验室,通风区监控队队长杨朋伟对记者说。
今年40岁的杨朋伟,2004年到祁东煤矿工作,从事瓦斯检查、监控工作。每次携带各种设备在煤海深处穿梭巡查,如侦察兵一般,或蹲下身子、或爬高登顶,收集气体、校对数据、确认填报。
瓦斯检查工责任大、危险系数高。杨朋伟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将各种监测仪器、信息化传送设备和通风机械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操作方法写在笔记本上,自制学习卡片随身携带,以便工作间隙熟记背诵。2010年,他调入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五沟煤矿后,通过参加技能比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煤层开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监控队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次,正在回采的五沟煤矿1024工作面多个甲烷传感器突发通信中断故障,造成工作面停电。当时,工作面正在过断层,极易发生瓦斯超限事故。通风区现场,监测工检查线路、传感器和接线盒,在2000多米的巷道跑了好几个来回,依旧找不到故障点。紧急时刻,杨朋伟赶到1024工作面,利用自己独创的“秒差判定法”,精准锁定故障范围,随后,用手攥住电缆外皮,一点点查找,只用10分钟就找到故障点,然后排除故障,工作面恢复正常。
“杨队长练就了‘耳聪目明’的基本功,对井下各环节了如指掌。他用眼睛一看,根据数据对比就能判断瓦斯浓度的含量是否异常;用耳朵一听,根据风量大小就能判断并找到风筒的漏风口,被誉为煤海深处的‘侦察尖兵’。”五沟煤矿通风区监控技术员陈磊说。
五沟煤矿成立杨朋伟创新工作室后,杨朋伟所带12名徒弟中的多人在全国、全省职业竞赛中获奖。杨朋伟完成《齿卡轨车尾气实时监测报警装置》等20多项创新成果,排除各类故障200多起,为企业节本增效500余万元。
因热爱而敬业,杨朋伟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2021年获评江淮杰出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本报记者 吴永生 本报通讯员 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