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2024年安徽10大新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5-01-15 08:04:11 责编: 武静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先后来到安庆、合肥等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安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安徽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遵循。全省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省委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决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全面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心领神会、系统把握,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中共安徽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审议通过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省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审议通过《中共安徽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强调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抓好改革攻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024年,安徽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许多改革探索引领风气之先、走在全国前列。完善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链;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林长制、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改革推向全国。锐意开放图强,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全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列车首发,安徽与沪苏浙连线成“圈”;2024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开幕;安徽自贸试验区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


安徽蓄势赋能壮大新质生产力

2024年11月,奇瑞西班牙合资工厂迎来首台车下线。奇瑞成为首个海外累计销量突破4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产量245.5万辆,与前年全年相当,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8,汽车出口在全国占比约1/4。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崛起,是安徽蓄势赋能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鲜明例证。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国第4位。着眼未来产业发展,安徽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专项法规,印发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六大攻坚行动助力经济加“数”前行。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提升,全年新增7家A股上市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国第5位。


安徽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2024年7月10日,省委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要求始终在真抓上下功夫,加强全过程督促指导,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始终在实学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对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始终在力行上下功夫,促进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更好担当作为,努力把党纪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的本和源,进一步淬炼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把学习重点聚焦到条例上,增强了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结合起来,交出了事业发展的高分答卷;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办好了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持下去,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淮南武王墩墓揭开神秘面纱

经过连续4年考古发掘,淮南武王墩墓揭开神秘面纱,这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

2024年,全省聚焦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努力实现破壁出圈、登顶出彩、改革出新、项目出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郎溪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华龙洞人被证实为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徽州堨坝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小岗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打造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话剧《炉火照天地》等7部优秀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总分排名居全国第五,获奖总数、全国排名均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安徽“中国好人”入选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合肥科学岛刷新水冷磁体运行世界纪录

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42.02万高斯(即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乃至世界强磁场水冷磁体技术发展达到新高峰。

2024年,我省坚持科技打头阵,扎实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7位。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自主研发全球首台台式冷场电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多语种智能语音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蚌埠8.6代OLED显示玻璃技术世界领先,展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安徽担当。


我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4年5月27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之以恒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

近年来,安徽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转化,探索形成了以“六尺巷工作法”为代表的系列特色做法。“六尺巷工作法”主要抓好“六件事”,即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取得了良好社会治理效果。全省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省9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

目前全国共有12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我省9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部开诊运营,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从专科布局来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了肿瘤、神经、心血管、儿科、精神卫生等8个专科项目及1个综合类项目。从区域来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分布在合肥、蚌埠、芜湖,可以覆盖皖南、皖中和皖北。

我省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安全感。全省共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59个县(市)全覆盖。2024年12月,《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印发,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24年,全省737万人次享受“双通道”医保报销,群众就医用药负担大大减轻。


我省积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截至2024年9月底,我省2024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的437.1万农户共签订延包合同416.2万份,占到期农户数的95.2%,按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2024年,安徽成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三个省份之一。我省将该试点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一号任务”,计划用3年左右,基本完成全省1200万农户的延包工作。试点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2024年,安徽粮食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粮食播种面积1.1亿亩,较上年增加15.6万亩,居全国第4位;总产836.9亿斤,较上年增产6.7亿斤,居全国第5位,连续8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我省推进皖北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2024年4月19日,省政府在蚌埠市召开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是安徽重点发展的、当前具有较强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也是皖北地区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发展的重点产业。省委、省政府决定采取集中布局、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的举措进行推动,以一流产业生态、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产业资源向皖北汇聚。

我省发挥皖北资源富集、区位优越、腹地纵深等优势,把皖北作为一个整体开展产业协同布局,积极开展与央企、省属企业、知名民企等的投资合作,以“兵团式阵地战”的方式,走出一条“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成长路径。

    相关新闻
2024年安徽10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