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8时,势加透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学锋背着双肩包,来到了合肥市包河区衡山路1号,参加上市公司产业对接座谈会。
当天,与他一样,早早来到会场的还有数十名上市公司掌舵人、优强企业负责人和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安徽省16市的负责同志以及各市工信、招商部门主要负责人。
“安徽制造业的发展,让人很惊喜,也让我觉得有很多的合作机会。”认为自己“不善言辞”的张学锋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在争做安徽制造业升级‘合伙人’。”
“来这里,寻找合作机会”
张学锋也不记得这是今年第几次来到安徽,但他肯定下次还要来。
“我们公司专注于洁净动力无油压缩机研发与产业化,打造了全球领先的动压气悬浮技术平台。”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张学锋说,“安徽科技创新发展亮眼、制造业发展飞速,我也是多次来这里,寻找合作机会。目前,我们的新型储能技术已经运用到工业气体领域,并被一家产业链企业用在蚌埠市固镇县的一个即将建成投产的项目上。”
这次来到安徽,张学锋坦言:“重点想考察洁净高效动力如何与安徽快速发展的制造业集群建立示范与应用推广以及投融资合作机会。同时,也希望与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共同探讨AI算力中心、储能系统热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升级。”
当前的安徽制造业正处于能级跃迁、质效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投资窗口期,全省制造业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批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也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的目光。
“安徽省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尤其是在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新动能。”2023年登陆科创板上市的日联科技是中国工业X射线领域的龙头企业,日联科技党委书记董伟说,“这两天在合肥,我们也感受到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
在上市公司产业对接座谈会上,董伟表示,“我们愿以核心技术,与安徽本土企业、科研机构深入合作,保障这些重点行业安全布局以及搭建产学研用平台等,并积极探索投资扩产项目,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投资安徽,就是投资未来”
一场对接会下来,苏商集团董事、CEO俞文的微信好友多了十几个,其中不少是安徽各地工信、招商部门的同志。
苏商集团是一家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为核心产业的国际化大型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近年来,安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优势,发展态势和前景令人振奋。”俞文认为,“从城市运营商的专业视角来看,投资安徽,就是投资未来。”
“我们将以此次对接交流为契机,在新型基础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和产业资源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布局,推动资源、智慧、资本等要素向安徽集聚。”俞文说。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与俞文有着同样的想法,并且行动起来。
9月9日,陆德丰达集团负责运营的飞猪旅行安徽运营中心落地合肥。“我们与阿里旗下飞猪旅行达成战略合作,安徽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是飞猪旅行发展的重点省份。”陆德丰达集团董事长范陆表示,未来3年至5年,飞猪旅行将以线下运营方式全面进驻安徽各大城市,计划直接投资2亿元以上,用于开设四五百家飞猪旅行线下门店,预计实现就业1万人次。
老牌上市公司申达股份也已将目光投向安徽。
“2023年10月,我们在淮南市设立了傲锐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占地面积11600平方米,现有员工150人,主营业务系汽车用纺织内饰产品,涵盖顶棚、轮罩、底护板等,一年销售额已超亿元。”申达股份董事长陆志军说。
“感知活力潜力,携手合作共赢”
“前段时间,我们参与的全国首只银行系险资AIC基金落地安徽。这是由工银投资与合肥产投联合发起的AIC股权投资基金。”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都富说。
由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合资成立的工银安盛人寿,在全国有19家分公司、1家中心支公司和1家资产管理公司。“早在2016年,工银安盛安徽分公司就已开业,是安徽寿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王都富表示,公司聚焦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金融需求,截至8月末,在皖资金运用合计69.05亿元;工银安盛全资子公司工银安盛资管通过债权投资计划和信托计划,累计为安徽地区投融资103.8亿元。
资本的持续流入,与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英春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居全国第8位、长三角第2位;今年前7个月增速达到8.5%,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1位、中部第1位,“往前赶”的韧性与活力凸显。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1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3.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2.4%、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11%。
从资本市场上看,自2020年以来,全省A股上市公司从126家增加至186家,总量稳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阳光能源、科大讯飞等已上市企业不断提质扩量,国盾量子、晶合集成等科技型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奇瑞汽车等行业龙头蓄势待发,一大批优强公司在安徽实现了快速扩张和跨越发展。
上市公司产业对接会结束后,人潮还久久未散去:企业家与企业家、企业家与金融大咖、企业家与政府工作人员忙着沟通、忙着留下联系方式。
多位参会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一高能级平台,不仅与各位行业领军者深入交流,而且更全面地感知安徽制造业的活力与潜力,将携手开拓合作共赢新空间。
(本报记者 何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