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安徽之最 | 药价挤“水分”治疗少花钱
回顾10余年医改历程,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先行先试基层医改到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到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居民、医保报销住院费用……随着新医改推进,让患者看病更方便,治疗少花钱。铜陵市去年启动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建立以市立医院为核心医院、覆盖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组织体系。
2019-08-14 08:32:06 -
【70年安徽影像】加速迈向区域性航空枢纽
上世纪60年代初,合肥三里街机场停机坪上,几架伊尔-14飞机就是主力机型。从三里街机场到骆岗机场再到新桥国际机场,现代化的大型客机从合肥通达海内外,合肥正在加速迈向区域性航空枢纽。
2019-08-13 09:01:06 -
【70年安徽影像】两淮煤矿 创新“智”变
安徽有两张靓丽的“黑色名片”——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为我国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2019-08-12 08:49:51 -
70年安徽礼赞|安徽省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从小岗村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我省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8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年初预定目标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我省毅然挑起全国唯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的重担,并于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比全国提前一年。
2019-08-12 08:17:26 -
【70年安徽影像】皖产汽车 “驶入”全国前列
1968年,第一辆“江淮”牌载货汽车试制成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省汽车产业表现抢眼,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8月7日,江淮汽车乘用车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工人在生产新能源汽车“思皓”。
2019-08-10 09:15:13 -
【70年安徽影像】荒山披绿变金山
1979年,我省拉开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序幕。从实施“五八”造林绿化规划、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到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等重大林业决策,安徽林业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森林资源快速增加。
2019-08-09 08:39:26 -
【70年安徽影像】安徽水运 通江达海
70年前,合肥南淝河上一个渡口码头,主要从事沙石、粮食等小吨位的贸易运输。如今,合肥港有航道总里程326.1公里、113个泊位,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港口集装箱设计年吞吐能力60万标箱,件杂货年吞吐能力150万吨。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南淝河下段、店埠河下段、派河下段1000吨级岸线,届时,内河航道将进一步得到扩容升级。
2019-08-08 09:18:39 -
【70年安徽影像】邮政物流 更加智能高效
过去,寄包裹需要到邮局,许多天后收件人接到通知再到邮局去取。如今,寄包裹可以网上下单,快递两三天送货到家。8月5日,记者来到合肥邮区中心局皇藏峪路处理场地,只见300个智能分拣机器人像一个个“小黄人”,以每小时处理1万件左右快递包裹的速度,在1000余平方米的场地里四处奔跑分拣着。
2019-08-07 08:59:18 -
【70年安徽影像】铁路建设跑出“加速度”
70年前,我省铁路设备陈旧落后,沪宁、淮南等单线铁路,技术标准低,列车平均时速30公里左右。如今,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44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1510公里。
2019-08-06 08:56:06 -
【70年安徽典范】甘于奉献的乡村好医生李月华
她视病人为亲人,病人有需要,无论黑夜、风雪随时出诊,病房不够腾出自己房间,学针灸拿自己做试验,验证民间偏方自己试尝……1971年8月31日,她拖着患疟疾发着41摄氏度高烧的病弱身体,为抢救生命垂危的产妇而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李月华的事迹曾以《白衣红心李月华》和《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为题,先后在《安徽日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在全国掀起向李月华同志学习的热潮。一年零两个月的学习,李月华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是一个会看妇科、儿科、内科、外科常见病,能做20多种大小手术的医生了。
2019-08-05 09:25:19 -
【70年安徽影像】织密公路网 出行更便捷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公路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前,合肥市公路总里程不超过700公里,且无一条一级公路。截至2018年底,合肥公路国省道及重要县道总里程已达到2048.553公里,公路总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前的6倍多,是改革开放前的2倍多。
2019-08-05 08: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