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辉煌70年
  • 【70年安徽礼赞】共建共享,满满的获得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城乡群众告别了每天精打细算的日子,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费用不再是普通家庭支出的大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普遍的追求。腰包更鼓了——2018年与1954年相比,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30倍,年平均递增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约39倍,年平均增长5.8%。在全省GDP突破3万亿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多项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提升。

    2019-09-26 08:58:19
  • 【70年安徽礼赞】通达"新时空"跑出发展"加速度"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快构筑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水运以及民用航空网络,持续健全内联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经济要素市场化流动通道,更好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夯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更加注重推进干线普通公路、县乡公路、支线航道等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通行密度和通达深度。

    2019-10-07 09:04:45
  • 【70年安徽影像】万吨船舶下水

    9月23日,由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建造的12500吨散货船顺利下水。该船总长139.2米,型宽20.4米,型深11.4米,设计吃水7.3米,采用单机单桨驱动,为近海及长江中下游沿线航区航行的单壳散货船。这是今年以来企业建造下水的第四艘万吨级船舶。

    2019-09-26 08:28:51
  • 【70年安徽礼赞】潮涌七十年 江淮写巨变

    正是在那次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安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勉励安徽要“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向历史深处回望,70年来安徽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初心使命,勇于闯出新路,勇于自我革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

    2019-09-29 08:42:34
  • 【70年安徽礼赞】改革增动力,开放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在医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持续落实重大改革举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着力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水平,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进破藩篱、减烦苛,深入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对标世界银行和我国的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明确提出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水电气获得等20个重点领域的改革目标和办理时限,坚决破除困扰市场主体的堵点痛点,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本报记者李博摄建平台、畅通道,开放高地加快打造“世界制造业大会为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2019-09-27 07:50:20
  • 【70年安徽影像】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9月9日,我省发布《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形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汇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优先培育智能语音(中国声谷)、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国内有特色、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基地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而同在合肥高新区的全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正致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9月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实验楼,中科大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和他的团队向记者演示用自主研发的柔性手爪抓取积木、蛋糕、豆腐等不同刚度物体,并密集精确摆放。

    2019-09-23 08:53:03
  • 【70年安徽影像】我省造船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9月23日,由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建造的12500吨散货船顺利下水。该船总长139.2米,型宽20.4米,型深11.4米,设计吃水7.3米,采用单机单桨驱动,为近海及长江中下游沿线航区航行的单壳散货船。本报记者沈宫石摄。

    2019-09-26 08:46:58
  • 【70年安徽影像】秋粮呈丰收态势

    9月19日,在肥东县八斗镇五星村,农机手正在收割水稻。金秋时节,肥东县110万亩水稻渐次成熟,丰收在望。当地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目前全省在地秋粮面积6500万亩左右,比上年扩大50多万亩,苗情长势较好,呈丰收态势。

    2019-09-20 09:17:51
  • 【70年安徽影像】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从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赤脚医生到携带健康一体机、慢性病管理系统的乡村医生,从缺医少药到设备齐全,从有病扛着到家门口就医……回眸70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09-18 08:47:31
  • 【70年安徽礼赞】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升至全国第八

    2018年,全省政府财政投入研发资金104.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占全省研发投入的比重为16.2%。研发投入强度指的是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更值得关注的是,风险投资等机构投入研发资金同比减少7.2亿元,并且仅占2.7%的比重,支持创新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仍然存在短板、活力不足。

    2019-09-11 08:58:29
  • 【70年安徽影像】红色印记熠熠生辉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参观瞻仰淮海战役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遗迹,成为广大学子入学教育、研学培训的“必修课”。目前,我省共有革命遗址3318处,其中新四军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淮海战役系列景区、皖西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渡江战役系列景区等8个系列31个单体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涉及我省有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多条从安徽穿过。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印发以来,全省接待红色旅游人数超过3亿人次,年均增长15%。

    2019-09-16 08:58:42
  • 【70年安徽礼赞】互学互鉴,促进制造业共享共赢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突出特色和成效就在于,顺应制造业产业分工的规律、企业成长和寻求产业链合作的内在需求,积极为各类企业推进项目合作搭建平台,力求在促成制造业开放合作上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习近平主席在致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项目对接、企业合作、产业协同,在智能装备、集成电路及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领域达成项目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

    2019-09-26 08:41:55
  • 70年安徽礼赞 | 改革引领,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2017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去年提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强调“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省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28亿斤,增加到去年的801.5亿斤——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时近国庆,皖北玉米陆续收获,到处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6%,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农业生产从高投入到集约化,以绿色生产提升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9月23日,“梨都”砀山县举办梨王大赛,寻找“最好吃的砀山酥梨”。

    2019-09-25 08:36:03
  • 70年安徽礼赞|努力打造全球制造业最有影响力平台

    大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为指导,从高站位、高水平、高质量出发,深刻理解和把握实现共享共赢的战略倡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科学路径、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目标定位,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产业“升级版”、构建制造“大集群”,推动安徽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努力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球制造业共赢发展作出安徽贡献。努力打造全球制造业最有影响力平台_安徽日报数字报■本网记者吴量亮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强调共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此次访问中国第一站就到安徽,是因为安徽工业体系完备、创新氛围浓厚,尤其是在高端制造、水泥建材、新能源和建筑施工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期待双方进一步健全交流机制,扩大合作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进步。

    2019-09-25 08:18:52
  • 【70年安徽礼赞】创优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纵深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安徽润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健没想到短短半天就办完企业开办的所有环节,成为我省首家通过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审批系统、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的企业。要使市场主体实现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必须优化服务供给。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安徽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

    2019-09-23 08:47:32
  • 【70年安徽之最】火红“中国铜”,绿色新产业

    ”在生产车间,铜冠铜箔公司副经理朱晓宏介绍说,公司正在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铜陵有色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将稀贵金属分公司并入金隆铜业公司,奥炉项目部并入金冠铜业分公司,整合后,新金隆真正实现将资源“吃干榨净”,硫酸、黄金产量及全年累计处理的电炉渣、转炉渣、固铍等物料均超年度计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从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到率先在全省突破千亿元营收大关,再到成为首批进入世界500强的皖企,因新中国战略而生的铜陵有色,70年来,以领跑民族铜工业发展为己任,在改革阵痛中摸索成长,在创新驱动下做大做强,收获了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

    2019-09-18 08:51:32
  • 【70年安徽之最】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创世界一流

    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立两年来在项目建设、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正朝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迈进。该研究院将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重点部署清洁煤炭利用、磁约束聚变、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力电网四个研究方向,带动我省能源领域科研力量优化布局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最终建成具有“一流的研究设施、一流的核心技术、一流的研究团队、一流的科研成果”的国家级能源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正式获批、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落户合肥、合肥先进光源和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进展顺利……两年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项目“跑步”前进,积极谋划推进能源国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建设。

    2019-09-17 08:13:52
  • 70年安徽典范|沈浩:用生命践行初心的"第一书记"

    ”沈浩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他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不要与包工头有任何经济往来,哪怕是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都要尽量回避。沈浩还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使农民共享资金、技术,共同承担风险,“抱团”闯市场。

    2019-09-16 09:20:48
  • 【70年安徽影像】“人造小太阳”领跑世界核聚变研究

    1978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合肥董铺水库成立。41年来,他们研制了我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的国家;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并承担了这个全超导大型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堆的部分设计和建造工作;组建的东方超环(EAST)一次次创造世界纪录。

    2019-09-14 09:09:50
  • 【70年安徽礼赞】我省以诚信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省联合沪苏浙发布区域信用建设规划,共同创建了首个国家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在信用制度标准统一、信用信息互联共享、重点领域信用联合奖惩等方面密切协作,加快区域信用一体化建设进程,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围绕信用平台建设、信息归集、联合奖惩、信用监管及政务、个人、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等,出台30多项制度文件。在旅游、税务等14个领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覆盖企业总数达166万户,让守信真正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硬通货”。

    2019-09-13 08:57:58
  • 【70年安徽影像】铜陵有色:从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矿到世界500强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矿——铜官山铜矿、第一座自行设计建设的铜冶炼厂——铜官山冶炼厂,相继在铜陵诞生。“一五”期间,铜陵有色年产铜量为全国铜量的46%,支撑起新中国铜工业的半壁江山。

    2019-09-12 08:42:51
  • 【70年安徽影像】民居变民宿 “火”了乡村游

    优美的田园景、传统的古村落、各具特色的民宿,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的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引来了众多游客。目前,当地已建成金溪南岸等40余处旅游观光点,发展“古镇旅游+创意产业”模式,全力推进乡村游发展,让民居变民宿。

    2019-09-11 08:40:50
  • 【70年安徽影像】农业机械化加速升级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全程机械化,劳动工具的变革,标志着农业发展的高度。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省农业机械化进入起步阶段,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农机管理、科研鉴定、技术推广、教育培训、销售维修和使用服务体系。

    2019-09-10 09:07:46
  • 【70年安徽典范】周会明:用生命守望公平正义

    ”【记者手记】“西藏的天那么蓝,水那么清,但很多地方很落后,我希望能为西藏做些什么。周会明离去后,曹菁忍着悲痛安慰女儿:“咱们就当爸爸回西藏上班去了,他热爱那片土地,那边的老百姓也都由衷敬爱他。周会明离去后,在他工作过的西藏和安徽两省检察战线的众多同行表示,要像周会明一样,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守望公平正义。

    2019-09-09 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