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黄山副刊丨古书光“摸一摸”还不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01 09:42:05 责编: 徐文娟

读书离我们生活很近,然而古书,距离很多人却有些远。北京有家经营古书的书店,为此推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体验项目——摸古书,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古书,通常是指1911年之前出版的书籍。在多数人的思想观念里,此类书甚为珍贵,它们应该被严实地包裹起来,细心地置于玻璃罩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偏偏北京这家书店的经营者反其道而行之,邀请对古书感兴趣的读者到书店里来,亲手触摸古书!除了邀请读者实地摸古书,这家书店还组织活动,围绕与古书相关的知识,向读者予以详细讲解。试想一下,能亲手捧一捧、摸一摸,古人看这本书时做的批注墨迹都还在,在如此具体而细微的感触里,参与者对于古书的感性认识怎能不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也必然能被极大程度激发出来。

古书,作为历史文化遗存,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国家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读者零距离接触古书,是对全民阅读内容的丰富,是以实际行动促使“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目前,各地涉及古书的文化阅读活动并不太多。无论是在图书馆、博物馆还是实体书店,种种古书要么鲜有收集,要么就是藏之“深闺”。不仅如此,各种古书推介及与之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行动,供需皆显不足。这使得古书在时光中蒙尘,无缘走近大众,不利于其社会文化价值的更好彰显。

此种形势下,北京那家书店适时开展摸一摸古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商业运作策略,毋宁说其经营者是在营造一种社会氛围,经营一种文化情怀,履行一份普及古书常识的职业责任。也正因如此,该书店经营者说:“我干了这么多年,有责任为这个行业做点事。”

让大众亲近古书,对于个体书店的经营者而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北京这家书店,为了丰富店内古书类型,即便是采购相对便宜的残本古书,一个月也花了30多万元;每次活动结束之后,古书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碎屑掉落不少。让人最感遗憾的是,即便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许多人对此还不感兴趣——摸古书活动每期开放5个名额,已开展的11期中有两期竟无人报名。

要想在“古书”与“大众”之间搭建起桥梁,仅靠一两家个体书店的努力显然不足。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实体书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参与进来。而就具体的参与形式来说,除了以“摸一摸”古书来吸引读者之外,若是能积极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让读者与古书顺畅实现“云”聚首;积极借力文化娱乐节目,尽可能为古书更多地“圈粉”;或者想方设法把古书知识融入游戏、文创产业等。如此多途径发力,相信更易于借势而为,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推崇有益古书,传承传统文化。( 周慧虹

    相关新闻
黄山副刊丨黄梅时节家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