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以“剧”为桥,链接你我
——对话安徽省话剧院院长段晓波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4-01-03 09:17:22 责编: 武静

记者:由安徽省话剧院创排的话剧《今夜星辰》、与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联合创排的话剧《炉火照天地》,作为“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展演剧目从合肥走向马鞍山、六安的舞台,您能否谈一谈两部剧的亮点和背后的创作故事?

段晓波:正是因为有了这群热爱戏剧的演员们,所以这部戏才能够走得更远、更高。值得骄傲的是,《今夜星辰》这部剧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堂思政课,给中国科大的学子们演出,让他们了解老一辈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祖国为科学事业作贡献。

另一台展演的剧目是一部工业题材的话剧,叫《炉火照天地》,为我省首部工业题材的话剧,全剧展现了马鞍山钢铁厂在新时代的企业风采,塑造了新时代工人群体的心灵雕像,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新时代迎来新的火红年代的蜕变。“好事多磨”,该剧创排的过程也堪比一场大戏,反反复复,历经“坎坷”,好在团队成员劲往一处使,最后首演呈现给观众的时候,观众们都非常激动,有观众跑过来跟我们说“从来没看过一部话剧这么感人”。

熟悉我们的观众可能知道,我是演员出身,虽然目前在单位担任行政岗位,但很有幸没有丢下自己的业务。在《今夜星辰》里饰演了钱学森,在《炉火照天地》里饰演的是马钢集团总经理,通过这两部戏不同导演的排练和指导,让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收获颇丰。一面是行政事务,一面是热爱的舞台,经历过时间不够用、精力跟不上等,也曾想放弃过,但舞台艺术行当还是“以业务论英雄”,便挤出时间到排练场去默戏,写人物小传揣摩角色,向同行请教……虽然生活节奏很“带感”,但因为“爱我所爱”,所以幸福指数很高。

记者:从儿童剧场到脱口秀专场,省话剧院一直在与时俱进,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您觉得什么是剧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段晓波:创作是剧院发展的内在动力。“双休日儿童剧场”从2000年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是全国首家双休日儿童剧场。通过2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省话的儿童剧有一支“身经百战”的创作团队,从服化道到演员等班底“一应俱全”。其中,我们创排中华传统小故事系列儿童剧《囊萤夜读》《将相和》,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色,通过舞台艺术有趣地呈现,实现寓教于乐,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喜欢。

此外,省话在艺术创作排演中大胆起用年轻演职员,小剧场话剧《爱谁谁谁爱谁》由年轻演员自主创排,编创部指导把关,其目的是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创作人才梯队,提升年轻演员积极性和职业自豪感,全方面培养德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

话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精神追求,它并不是刚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对舞台艺术有着多样性的需求。为了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并且大胆尝试跨界合作,比如脱口秀、推理剧等,目前来看效果不错,这也是对我们剧院创新举措的一个鼓励。

记者:当前文化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省话剧院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走近话剧?

段晓波: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拓宽空间环境,提升观众体验,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

其一在剧场环境方面,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开拓演出市场经济化营销模式,更加注重观众体验感、舒适感、参与感,将剧场打造成为艺术气息浓厚、观众体验舒适的演出场所。演出剧目采取“一剧一产品”刺激观众消费欲望,增设衍生产品售卖展示区,增加人脸彩绘吸引小观众的喜爱,夜间灯光投影“话剧安徽”品牌LOGO,设立主题合影大LOGO等更受年轻群体欢迎的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剧场,拓展了观众在剧场驻足时间,为大家提供休憩的空间,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了解省话剧院的文化。

其二在剧场资源方面,引进了年轻观众喜爱的即兴脱口秀小剧场话剧以及推理剧等演出,力争将我院剧场打造成为省会“步行街的连接线、新青年的聚会点、老城区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大、小朋友走进剧院,我院新增了一个“演员见面会”环节,让小朋友们可以和演员零距离接触,这不仅能让他们对作品和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在观看演出的同时提高参与感。这样,我们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还能在互动中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省级院团,在文艺繁荣发展的大好时代,要争做文艺战线的排头兵,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更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走近舞台艺术,走进话剧院。

■ 本报记者 朱琳琳

    相关新闻
一炉火穿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