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落下帷幕。
连续4天,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一件件大国重器、前沿科技产品,让来往观众惊呼“制造之变,日新月异”;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跨国公司对接等分论坛活动上,重要政策发布、项目对接签约,给未来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世界制造业大会已连续8年在合肥举办。盛会如时间刻度般见证着安徽产业能级的跃升,也见证着安徽创新创业生态日臻成熟。
国际社会的认可,是对安徽营商环境优化的最佳印证。正如四度参会的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所说:“每一次,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创新的强大动力,以及对合作的坚定信心。”
人气与口碑“双赢”
2018年,第一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举办,一个面向全球开放合作的全新窗口就此开启。首届邀请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会。
时间来到2025年,国际化成了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国际组织和商协会负责人等嘉宾出席,其中外宾人数占比超过50%。
本届大会还举办一系列国际化活动,2025国际商协会大会、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发展对接会、中小企业出海暨国际产业链合作对接活动、皖德中小企业合作对接会、进博会外企(安徽)对接会等,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经贸合作交流,拓展制造业国际合作的“朋友圈”。
安徽的过硬实力,不仅积攒了高人气,而且有口皆碑。这片投资热土,越来越受青睐。
香港地区是安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香港安徽联谊总会会长方方表示,香港与安徽之间存在“完美互补”:香港企业具有国际人才优势,安徽具有科创能力优势、制造业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彼此恰是对方最需要的拼图,双方可以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大会期间,香港安徽联谊总会与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签订了皖港企业家经贸合作联谊机制框架协议。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范诺亚说:“超八成的在华美国企业实现盈利,多数企业选择长期扎根中国,并计划深化本地化战略、拓展内陆省份。”
势加透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洁净动力无油压缩机研发与产业化。公司负责人张学锋说:“安徽科技创新发展亮眼、制造业发展飞速,所以,我多次来这里,寻找合作机会。”这次参会,他希望与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共同探讨AI算力中心、储能系统热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升级,做安徽制造业升级“合伙人”。
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斯洛伐克作为主宾国亮相。
斯洛伐克经济部国务秘书弗拉基米尔·西蒙尼亚克说:“安徽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将以此次世界制造业大会为契机,深化与安徽在汽车、新能源、农业、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共赢!”
安徽“气质”日新月异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在这场盛会里,嘉宾们惊叹于安徽的改变如此之大。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代开乐说:“2007年,我第一次来到安徽合肥。这次来,我看到沿街高楼林立,安徽肉眼可见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欣喜!”
更多的人,在赞叹“安徽的气质变了”。
一个以农业大省著称的全国粮食主产省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大放异彩,展现出独特的“科创气质”。“十四五”以来,我省完成数字化改造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不足1000家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2.05万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提升至第6位。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拥有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
一个曾经的人口外流型省份,而今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5)》,安徽营商环境与广东并列全国第3位。在全国工商联2022年度和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安徽市场环境指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4位。
一个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透露出高水平的“开放气质”。安徽自贸试验区、21家国家级开发区、7个一类开放口岸、6个综保区,以及通达20个国家174个城市的中欧班列,织就了一张安徽连接全球的网络。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各类徽商组织566家,这些组织不仅是招商引资的桥梁,更是产业协同的平台。
打造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个高能级开放平台,并且连续8年持续举办,本身也是安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郑重宣言!
当前,安徽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基础由传统农业大省加快向新兴工业大省、制造强省转变,发展格局由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这也是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的深意所在——以平台汇要素,以开放促发展。
世界制造业的未来,源于科技创新,系于开放合作。
正如国际隐形冠军协会名誉主席赫尔曼·西蒙在大会上所说:“很多人认为全球化正在倒退,但我认为,它只是在改变形态。要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个平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创新协同原则,积极推动中德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坚持开放合作共赢
每年一度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不间断发布的政策举措、签约合作备受关注。对企业家们来说,这是安徽抛出的“橄榄枝”,预示着新的合作发展机遇。
在“人工智能+制造”融合应用场景对接会上,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围绕我省出台的《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进行现场推介。安徽将设立场景创新项目,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场景开放,鼓励依托优势细分行业建设典型应用场景。安徽还将每年发布一批应用场景创新重点任务,并采取“揭榜挂帅”机制,对成功揭榜的项目按不超过场景开发投入的20%、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
产教融合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关键抓手,是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核心引擎。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继续坚持把安徽重点产业锻长补短需求与部属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供给相结合,把企业创新资源所缺与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所长相结合,及时跟踪、汇集、整理部属7所高校最新科技成果639项,发动各级工信部门推送至园区、集群及有关企业。截至目前,我省已与高校院所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213个、投资金额3.1亿元,项目主要为合作或委托开展技术或产品研发、技术转让、试验验证、人才培养等。
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工业革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联盟在大会期间正式揭牌,联盟将引导和支持现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与安徽安粮新链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澳新食品有限公司、合肥百大集团分别签署了重要采购商《合作备忘录》。
……
好政策、新合作,令人振奋。大会落幕,也是新的起点,让合作孕育出新的果实,共期下一年的盛会相聚。
(本报记者 彭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