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复兴之路
走向复兴·安徽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丨各地专版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01 07:00:00 责编: 刘东伟


红色薪火耀庐州

百年走来,在红色力量的激荡中,合肥不忘初心,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合肥解放建市,再到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第一村、第一台DVD、第一台仿生洗衣机、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再到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跨越……“第一动力”不断迸发的创新大潮,让“养人的合肥”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经济增速居中国省会城市“潮头”,经济总量连续赶超,多项经济指标跻身中国省会城市十强。

在创新驱动中,合肥GDP实现从“十亿”“百亿”“千亿”到“万亿”的连续跨越,城市格局从“环城”“环湖”到“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蝶变,常住人口从建国初的6万多到迈向“千万级”。

合肥,一直在追赶,始终在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起点,新的使命。眼下,合肥正严格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创造新辉煌。 (许根宏)


★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

位于肥东县白龙镇青龙厂社区,是合肥市第一个全党史脉络红色历史场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

位于巢湖之滨,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坐落在大蜀山风景区东麓,是安徽省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

★盛习友纪念馆

位于合肥市经开区海恒社区广场。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位于肥东县撮镇瑶岗村,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

★蔡永祥纪念馆

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四顶山。

★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

位于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是为纪念小井庄敢为天下先的改革首创精神而建设的。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

位于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诞生地长丰县造甲乡。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位于庐江县汤池镇,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蒋家河口战斗遗址

位于巢湖市银屏镇,是新四军建军以后独立进行的首战遗址。

★李克农故居

位于巢湖市烔炀镇。李克农是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和组织者。


合肥大事记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成立

1926年9月,崔筱斋、曹广化、胡济等人从广州第六期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归来。月底,三人在北乡双河集崔家祠堂(今属长丰县造甲乡)成立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崔筱斋任书记,曹广化、胡济二人为委员。北乡支部是合肥地区成立最早的党组织,也是全省成立较早的中共基层组织之一。

首战蒋家河口

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打响了第四支队东进皖中敌后抗日的第一枪。此役,共击毙日军20余人,我军无一人伤亡,战斗胜利极大鼓舞了合肥军民的抗日热情。

合肥解放

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第四支队一大队经磨店到达三里街机场,并迅速击溃国民党军南逃后卫营。下午3时许,一大队官兵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威武门(今大东门)入城。合肥市民欢欣鼓舞,夹道欢迎解放军,热烈庆祝合肥解放。千年古城解放,揭开了合肥历史发展新篇章!

中共合肥市委成立 

1949年1月31日,中共合肥市委正式成立,黄岩任书记;2月1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郑抱真任市长。从此,合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新合肥、创造新社会的伟大征程。

支援渡江战役

1949年3月底,邓小平、陈毅等率总前委指挥部及华东局机关人员,陆续抵达东乡瑶岗村,指挥部署渡江战役全局工作。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彻底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一举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其间,合肥人民以英勇无畏的精神,投入渡江战役支前工作,为渡江战役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合肥市委根据中央和皖北区党委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合肥地区圆满完成土改工作,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

省会定于合肥

和平解放后,合肥改县为市,先后为江淮区和皖北行署的直辖市、皖北区党委和行署驻地。1952年,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合肥成为安徽省会。1958年9月,毛泽东视察安徽,指出“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从长考虑,似较适宜”对于省会定于合肥给予一锤定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合肥确立

1954年7月22日,合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合肥的确立。

上海企业内迁合肥 

自1954年至1960年,上海先后有56家企业迁入合肥,对合肥工业的起步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也对后来合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视察合肥

1958年9月,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视察合肥,在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信中写道:“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对安徽与合肥的建设寄予厚望。离开合肥时,毛泽东乘敞篷车接见合肥市20余万群众,向合肥人民道别。1959年10月,毛泽东再次视察合肥。

邓小平视察合肥

196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来合肥视察。在肥期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省博物馆、合肥工业大学及蜀山公社等单位。

中科大南迁

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安徽;1970年10月,正式落户合肥。从此,合肥与中科大开启了一段深厚无比的城校情缘。一城一校互相成就,共同发展。

包产到户的发端

1978年9月15日,肥西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在黄花大队召开党员会议,传达学习省委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议定“四定一奖一补”规定。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迅速扩展至全县。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办法取得很好成效,得到邓小平的赞许,与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共同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合肥学院成立 

1980年,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合肥联合大学成立。该校由中科大、合肥工大和安徽大学等校共建,后改名为合肥学院。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筹建 

1984年4月,实验室正式立项;11月,破土动工;1991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作为首个国家实验室,同步辐射实验室一代代科学家们从零起步,聚力传承,用“神奇之光”点亮科学之路,努力实现大国崛起的“光源梦”。

开发园区率先突破

1991年3月,合肥科技工业园获批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7月,正式更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区相继建立,三大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达70余平方公里。

江泽民视察合肥

1991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合肥视察,重点考察了合肥矿山机械厂、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单位。此后,江泽民分别于1998年9月、2001年5月再次来到合肥视察。

美菱A股上市 

1993年10月,合肥美菱A股成功上市,成为安徽省第一家上市企业;1996年8月,美菱B股上市,成为安徽第一家同时具有A股与B股的上市公司。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

2005年7月,合肥市委八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合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掀开合肥工业发展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滨湖新区开工建设

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正式动工。新区建设充分吸收政务新区建设中探索的有益做法,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规划建设。它的建设标志着合肥将从环城时代走向滨湖时代。

胡锦涛视察合肥

2008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安徽合肥视察工作。在肥期间,胡锦涛视察了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逍遥津街道义仓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

合肥区划调整

2011年8月,安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县级巢湖市与庐江县整体划入合肥市。合肥市面积达到1.14万平方公里,合肥正式进入“环湖”时代。

习近平视察合肥

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合肥,深入企业、社区、科研院所进行调研。2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合肥,重点考察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合肥,登上巢湖大堤,了解巢湖分洪及蓄洪区受灾情况;参观安徽创新馆,了解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为合肥发展把脉定向。

新桥国际机场投入使用

2013年5月30日,4E级国际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合肥航空运输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新桥国际机场共有4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航班运力,执飞客运航线90条。

合肥正式加入长三角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这标志着合肥正式加入长三角,掀开了与长三角城市合作共荣的新篇章。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

2016年12月26日,合肥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作为合肥首条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项目,标志着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

2017年1月11日,安徽省发改委宣布由安徽省、中科院联合申报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于1月10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准,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城市。

世界制造业大会召开 

2018年2月25日,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暨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隆重开幕。这是安徽省第一次举办世界级制造业盛会,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参会,创历史之最。

“巢湖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

2020年9月11日,巢湖水位回落至警戒水位10.50米。面对百年未遇重大汛情,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累计组织防洪排涝抢险人员155.4万人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近24万人,做到“四个强化”,实现“四个确保”。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

2020年9月24日,揭牌仪式在合肥举行。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00余平方公里,其中合肥片区近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米”字形高铁路网初步形成

合肥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和沿江通道重要交会点,是全国19个重要的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以合肥为中心、联接所有设区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基本实现,铁路营运里程和高铁里程均居长三角第一位。目前已确立了合肥铁路枢纽9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枢纽格局和未来发展蓝图。

合肥人口突破900万 

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合肥市常住人口超过936万,迈向“千万级”,正式进入中国特大城市行列。

首家“千亿企业”诞生 

2020年12月29日,随着最后一辆物流车顺利发车,联宝科技2020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合肥首家“千亿企业”诞生。联宝科技是联想集团在肥投资的全球最大PC研发制造基地,自2011年落户合肥经开区以来,新业务及产能不断扩张。

合肥GDP过万亿  

1978年,合肥首次GDP达到10亿元大关,1994年达到100亿元,2006年超过1000亿元,2015突破5000亿元,2020年合肥GDP达到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个和0.4个百分点。GDP过万亿,为合肥“十四五”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夯实了基础,储备了动能。

首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开幕 

2021年4月26日,首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在合肥隆重开幕,安徽科技大市场正式鸣锣开市。科交会的举办正是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2021年5月13日,经受住了2020年新冠疫情“大考”的合肥再次响起警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仅用15天时间就实现全部确诊病例痊愈出院。同时,合肥优化布局309处接种点,引导群众有序接种,吹响全城免疫号角。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合肥数百名援鄂勇士舍生忘死、逆行出征,5.1万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广大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全力攻关,各行各业劳动者夜以继日、连续作战,21万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全体合肥儿女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迈向“世界显示之都” 

2021年6月,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开幕。近年来,合肥聚力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汇聚了京东方、彩虹、乐凯、康宁、三利谱、力晶科技、住友化学、法液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正向“世界显示之都”迈进。

巢湖综合治理显成效

为实现“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合肥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实施“双零计划”。仅2021年安排实施的工程项目就达136个、总投资88亿元。目前全湖水质基本稳定保持IV类,碧水蓝天、鱼跃人欢的美丽景象正在逐步呈现。

重大原始创新连续突破

合肥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九章”和“祖冲之号”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合肥滨湖科学城实质运行,安徽创新馆建成使用。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前十,跻身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

文字:本网通讯员 李威伟 本网记者 许根宏 整理


时刻“放心不下” 力解“急难愁盼”

合肥让“群众笑容”成为“最美风景”

初夏时节,漫步合肥街头,往年恼人的漫天飞舞杨絮变少了,环境更清朗。一朵飘絮带来的“烦恼”,引起合肥市高度重视。4个多月来,合肥攻坚“治飞絮难”,治理杨树逾5万株,努力让更多绿植“养眼不迷眼”。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合肥市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放心不下”的尽责心态,力解“急难愁盼”,努力让群众笑容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去年以来,合肥从广大群众“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事情抓起,逐一破解出行难、停车难、上楼难、治飞絮难等一系列难题,努力把每项民生工程做成得民心之事,为加速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储备澎湃动力。

最急的事,抓紧办

购买10800个公益性岗位,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组织2721名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有关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今年5月,合肥市人社局及时出台2021年度就业创业促进实施方案,以解万千家庭“生计”燃眉之急。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第一时间解决就业急、入园急、用工急等一系列群众最“急”的事。如今,群众“心急如焚”,干部就“如坐针毡”,“撸起袖子”马上办、抓紧办,在合肥渐成常态。 

解决“就业急”。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拳惩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退役军人就业培训纳入民生工程,符合安置条件的做到应安置尽安置;贯通“学业—就业—产业”最短通道,每年留肥服务大学生达10万人以上。

解决“入园急”。大力实施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转换一批、补充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多渠道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市在园幼儿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达51%和84%,城区6.8万幼儿入园需求基本实现学位供给平衡。

解决“用工急”。把招工放在招商、招才同等重要位置,安排市直部门点对点帮助企业招工,创新推广“共享员工”。今年春节前后,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帮联宝科技、京东方两家企业招工近2万人。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0.6万人,持续净化用工环境。

最急的事,抓紧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爱心。

最愁的事,持续办

“写作业到深夜,苦不堪言。早上多睡20分钟,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很宝贵。”最近,合肥蜀山区西园南校汇林校区的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早上到校时间比以往推迟了20分钟,孩子回到家脸上也轻松多了。4月下旬,合肥修订细则,严格落实睡眠管理。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合肥聚焦企业引才、学业负担、赶考奔波、多层上楼等群众最“愁”的事,把群众的愁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发力,纾解千家愁,温暖千家心。

纾解“企业引才愁”。出台普惠性人才政策,为新入职重点产业企业的大学生提供3年免租住房或等额租赁补贴,让大学毕业生边安居就业、边安心生活,去年引进本科以上人才9.6万人。每年开展两次“智汇合肥高校行”活动,今年春季安排10路“人马”奔赴13座城市、36所高校,带着300多家企业、万余岗位上门招才引智,收取简历20多万份,今年一季度新引进本科以上人才2.3万人。

纾解“学业负担愁”。出台“十不得”“六严禁”举措,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刻苦学习、快乐成长。

纾解“赶考奔波愁”。协调上级教育部门将原来市区一个高考考区分拆为四个分考区,市区2.9万名考生就近就便自主选择考区,既免去往返奔波之苦,也解决了因订不上考点附近宾馆而无法休息的烦恼,受到家长和考生普遍欢迎。

纾解“多层上楼愁”。推动更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将“一票否决”调整为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就可实施,财政给予每部20万元补贴,去年开工建设199部,今年已经开工建设192部,50部电梯加装方案通过审查待开工。全市累计建成使用电梯304部,正在施工建设208部。 

最愁的事,持续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恒心。

最难的事,攻坚办

曾有人说,天下第一难事,莫过“拆违”。但在合肥,“拆违难”却最终让群众拍手称快。“斩断违建的‘念头’,消除违建的‘源头’,让群众对优良的人居环境有了‘奔头’。”在合肥福禄园小区拆违现场,正在指挥调度的包河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一负责人说。

“越是群众觉得‘难过’,我们就越不放过;越是事情‘难干’,我们就越要大干。”随着党史学习深入,合肥聚焦群众常遇到的办证难、出行难、拆违难、治飞絮难、停车难等最“难”的事,聚焦发力,攻坚克难。

攻坚“办证难”。目前已完成首次登记15.2万套、占比99.04%,通过容缺办理等方式办证12.4万套。 

攻坚“出行难”。对多年来城区最大堵点实施“复合手术”,强力推进畅通二环等重大交通工程,今年计划新打通46条“断头路”、整治20处拥堵点。

攻坚“拆违难”。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自去年11月2日至今年5月15日,全市已拆除违建2.3万余处、约322万平方米,做到了还地于民、还路于民、还绿于民,群众广泛参与、拍手称快。 

攻坚“治飞絮难”。下决心破解群众深恶痛绝的意杨飞絮问题,市区二环内外5万多株意杨全部科学合理短截修剪,并有序替换树种,努力让更多绿植“养眼不迷眼”。

攻坚“停车难”。实施“共享停车位”,去年以来,整合各类停车场地304处、泊位93420个,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74处、泊位28949个,利用待建空地、边角空地新建临时停车场80处、泊位9787个;市区道路沿线免费停车时间由15分钟延长到30分钟,网上网下都说好。

最难的事,攻坚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决心。

最盼的事,尽力办

上学欲重点,看病盼名医,居住求舒适,呼吸要清新……人生因梦想而滋生前进的动力。随着合肥GDP过万亿,人口迈向“千万级”,巢湖越美丽……合肥人的梦想在长大。

群众期盼,指引奋斗方向。在党史学习实践中,合肥聚焦上好学、就好医、住好房、更宜居等一系列群众最“盼”的事,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甩开膀子尽力办,努力让群众自己“觉得好”而笑由心生。

努力实现“上好学”。合肥今年计划新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6万个,新建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1.6万个,努力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好上学、上好学。积极与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合作办学,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75%的城区公办学校、54%的县城公办学校和100%的乡镇中心学校。

努力实现“就好医”。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积极推动与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深度合作。已打造出60个市级名医工作室,今年全市公益性卫生项目119个、总投资290亿元,努力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良医、治好病。

努力实现“住好房”。出台房地产“新政8条”和相关细则,重点整治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住宅成交面积和交易价格实现“双下降”,市场热度降低。同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已建16.9万套(间),今年预计再新增2万套(间)、可解决5万人住房问题。比如选取最好地段加快建设1440套公租房,解决矾矿矿区群众“住危房”问题。

努力实现“更宜居”。一天不松、久久为功整改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聚焦打造巢湖最好名片,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全湖水质基本稳定保持IV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浓度连续七年“双下降”。

最盼的事,尽快办,让群众看到了干部为民谋幸福的真心。

“您好!我是笔架山街道的,您需打第二针的科兴疫苗到了,请您尽快去接种地点接种。”6月23日上午,正在办公室处理文案的徐先生感觉意外和惊喜,他没想到居然接到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催种新冠肺炎疫苗。“一个电话,让人感到幸福。”徐先生说。

在干部的“放心不下”中,一箩筐的“急难愁盼”有了着落,千家万户自然笑逐颜开。因为“笑容”,“五高地一示范”合肥,便有了“最美风景”,增添城市魅力。

撰稿:本报记者 许根宏


2020年5月7日,合肥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李锦斌在讲话中要求,合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

创新合肥 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 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 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 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当好示范


    相关新闻
走向复兴·安徽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丨多彩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