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六安 将军故乡
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建立新中国的一方坚实基石。从党的建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28年革命红旗不倒、20年武装斗争不断、30万英烈为国捐躯,创建了18支师级以上红军部队,诞生了108位开国将军,留下了563处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之美誉。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六安的地位举足轻重,六安的贡献彪炳史册。六安是安徽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之地,苏区建设的模范地区;是安徽及大别山区抗战指挥中心,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此发展壮大东进抗日前线,是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各类建设人才重要输送地;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解放大军实施战略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和巩固后方。
六安的山山水水都浸润着革命先辈的青春热血,熔铸着六安儿女的不屈忠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六安人民见证了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演绎了世代传承的红色经典,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创造了不朽业绩。党领导六安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张大鹏)
六安大事记
六安全境解放
1948年9月,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皖西军民全力协同,对顽敌进行有力的军事打击。1948年12月29日,皖西军区独立旅一部解放霍山县城;1949年1月21日,皖西三分区部队解放六安县城;1月22日,华野先遣纵队一部解放舒城县城;1月26日,霍邱县城解放。1949年5月,中共六安地委、专署、军分区正式成立,辖六安、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6个县。1949年9月6日,金家寨解放,中共金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迁入金家寨,标志着六安全境的解放。
人民军队重要源头和108位开国将军
六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六安境内组建或以六安武装为主建立、改编了18支(次)师级以上红军主力部队,其中仅金寨境内就先后组建12支红军主力部队。先后走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红25军、红28军等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建和指挥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和源头,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六安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六安数十万儿女参军参战,涌现出一大批功勋卓著的皖西籍指挥员,其中1955年至1964年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108位;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就有金寨和原六安两县。六安籍108位将军中,有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杨国夫、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徐立清、陶勇、梁从学、曾绍山、滕海清11人,少将丁世方、方升普、肖全夫、宋承志、陈鹤桥、曹广化等96人。
六大水库和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建设
1952年1月9日,“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工程破土动工,1954年11月竣工;1954年3月26日,梅山水库工程破土动工,1956年4月竣工;1956年4月10日,响洪甸水库工程动工,1958年7月竣工;1956年9月,磨子潭水库工程开工,1958年6月竣工;1958年11月11日,龙河口水库工程开工,1969年10月竣工;2004年8月29日,白莲崖水库项目辅助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2月底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六安人民以超常的创造力和伟大的牺牲精神,于1958年8月19日开工兴建淠史杭灌区水利工程。至1972年骨干工程建成通水,14年内以最高日上工80万人、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战争,开挖了6亿立方米的土方量,建成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有效灌溉1000多万亩土地、惠及1300多万人口的特大灌区,堪称“制天之举”“人间奇迹”“千古绝唱”,被树为“人定胜天”的一个典范,新中国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
毛泽东视察舒茶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参观了该公社三年远景规划和制茶车间等,并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
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金寨县落成。5月22日,人民日报《“希望工程”第一站 “希望小学”在金寨建成》的报道中这样写道:金寨县希望小学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导的‘希望工程’的第一个实施点。‘希望工程’将长期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自此,希望小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为教育落后地区和当地贫困学子打开了通向希望的大门。
六安撤地建市
1999年9月,根据国务院9月2日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六安地区和县级六安市,设立地级六安市。六安市设金安区和裕安区。六安市辖原六安地区的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霍邱县、寿县和新设立的金安区、裕安区。
宁西铁路六安段和合武高速公路
2001年5月18日,宁西铁路W9标开工典礼举行,标志着宁西铁路六安段正式开工。宁西铁路西起西安,东至南京,是我国陇海线与长江之间连接西北与中南、华东地区的“金腰带”,宁西铁路六安段的开通,宣告六安不通铁路的历史结束。
合武高速公路六安段是上海至武汉、成都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工程,于2005年10月28日破土动工,其与G312、G318、G105、G210、G209一起,构成大别山区公路网的骨架。起自霍邱县,接合六叶高速公路,止于皖鄂省界长岭关,全长91.17公里,工程总投资55亿元。合武高速公路途经六安市金寨县、霍邱县、叶集试验区,共8个乡镇49个行政村。合武高速公路六安段为全封闭、全立交、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桥隧比例居我省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之首,全线有桥梁95座、总长33851延米,隧道8处、总长9195米,全线共设4处立交、1个服务区、2个停车区。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于2001年12月2日开工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开工建设的项目,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是50多年来治淮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对提高淮河流域整体防洪保安水平具有关键作用。
创建5A级风景区
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风景名胜区。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别山腹地、金寨县西南角,距六安市区136公里。天堂寨景区属2.4万公顷的天(堂寨)-马(鬃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素有“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圣水的故乡”之誉。2012年9月6日,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省城后花园——万佛湖风景名胜区。万佛湖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舒城县城西南,距省会合肥不足80公里。以龙河口水库为主体,南有万佛名山,东有万佛温泉(西汤池温泉),山水相依,树拥花簇,被誉为“省城后花园”。是中国首批、安徽省首家“国家AAAA级旅游区”,2016年10月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六大绿色发展平台
2014年6月以来,六安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战略,相继提出了“中心城市”“工业走廊”“六安茶谷”“淠淮绿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等战略设计与重点布局,并围绕六大平台建设,全市“一盘棋”,加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六安经济社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一心”指六安中心城市,“一廊”指合六叶经济走廊,“一谷”指六安大别山茶谷,“一带”指淠淮生态经济带,“一岭”指六安江淮果岭,“一库”指六安西山药库)是六安市着力打造的六大绿色发展平台,已成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六安的靓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视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霏霏细雨中,习近平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随后,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他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下午,习近平乘车1个多小时,来到位于深山区的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民组,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十三五”以来,六安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5000余名干部奋战脱贫一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5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35.7亿元,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461个;探索出光伏扶贫、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化组织化养护、“深贫保”等宝贵经验,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到2020年末,六安市70.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高质量摘帽,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好了基础。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0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光荣上榜,跻身全国最高表彰榜单,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奖。
(文图:本网记者 张大鹏袁野 整理)
深耕红色资源 创新学习方式
六安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六安市委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立足老区实际和红色资源优势,把学党史与悟思想贯通,办实事与开创绿色振兴发展新局面相结合,在深化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六安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现场宣讲。依托六安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打造10条红色旅游学党史精品线路,遴选命名两批15个全市党史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发挥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作用。
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实地参观调研”提升学习效果,截至目前,市直和县区开展专题学习1200余次,教育培训6.5万人次。全市还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三学三比三红”系列特色活动,全市7533个团支部已组织14.5万名团员青年参加学习教育,百岁红军、“五老”人员、党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讲党史故事。为流动党员发送学习教育信件、寄送“红色大礼包”,在农村老党员中开展农家书屋学党史、乡村大喇叭听党史、百姓名嘴讲党史、送学上门宣党史、实践中心颂党史等5项活动。
六安还上好“艺术党课”,以六安市红色故事为题材,创排红色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并在金寨干部学院演出2场,学员反响良好。举办“乡村名嘴说党史”竞赛展示活动,从全市134名农村文化带头人、乡村红色旅游讲解员和文化热心群众中,遴选乡村名嘴20名,以艺术化、大白话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组织乡村名嘴系列巡讲巡演。非遗四弦书《红色家书传万代》、西山大鼓书《百年光辉耀中华》、地方花鼓灯《杜鹃花开满山岗》、快板《忠诚献给党》等艺术化节目,广受群众好评点赞。六安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进行数据采集建模,拍摄制作《十万英烈铸丰碑》等10个4K红色故事视频。举办“百年风华 光影有你”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快手线上征集作品466部,点击量7500余万。开设“百名学生颂党史”栏目,推出《金刚台上的妇女排》《“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等7期青少年讲党史视频。同时还举办“我的红色传家宝”抖音晒宝大会,全国11.65万名网友在线观看,点赞量达2.62万次,12件红色传家宝次第亮相,深情讲述红色传家宝背后的故事,其中《一封迟到的革命家书》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已近100万次。
在学习活动中,六安突出急事难事,扎扎实实“办”。市相关部门制订了《“传承百年老区红 提升群众幸福感”六安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实行五步流程法,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痛难点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收集梳理了517条“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首批上报了29条,重点项目8条。舒城县聚焦杭埠等园区务工人员上班回家公交问题,开设“延时公交、定制公交”,方便就近就业;聚焦偏远乡镇、山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问题,投放公交车116台,在全省率先实现394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六安市教育局着眼幼儿园、低年级放学早的问题,解决上班族家长接孩子实际困难,要求幼儿园离园时间不早于下午5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着眼城区停车难问题,在建设大厦等3地建设立体停车场,提供千余个停车位。市卫健委为满足群众接种新冠疫苗需求,方便群众、提供便利,从省里争取到9万剂“一针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5月13日,六安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组织开展“战疫一线党旗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学党史与战疫情结合起来,在解决封闭小区、封闭单元楼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办实事,实践质量和精准度明显提升。全市600余支志愿服务队近3万名志愿者参与此次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知识宣传、秩序维护、物资保障、值班值守、信息采集、心理疏导等,探索建立接单、派单、送单、交单、消单“五单”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生活物资精准快速送达。裕安区平桥乡社区推行“两留两说”举措,即“我把号码留给你,你把困难留给我;你听我劝说,我听你诉说”,在被隔离的楼栋居民中建立微信群,及时提供物资采购、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金寨县聚焦“急难愁盼”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寨县各地各部门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金寨县城管局所属公共事业管理局对城区背街小巷的散住居民户进行走访摸底,了解到路灯年久失修,群众夜间出行极为不便,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县城管局立即行动,用了20多天时间,对城区所辖新河、红村、潭湾、青山4个社区,安装太阳能灯114盏,另安装3盏市政用电巷灯,把光明照进了群众心坎,把解民愁落到了实处。
青山镇党委、政府成立茶叶发展工作队到抱儿山茶产业基地,深入农户、茶厂走访40余次,通过座谈会、板凳会收集茶叶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牢牢抓住“原产地”标签,严把质量关,将抱儿山海拔600米以上、80户茶农家的600多亩茶园划为核心区,并进行“身份认证”,以此带动抱儿山村、全镇茶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花石乡黄堰村通过开展“红色微访、红色微办、红色微调”的“三微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红色微访”即由一名党员联系两名以上群众,群众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等发送需求,简单问题党员现场办,复杂问题由党组织书记牵头办。“红色微办”即以党支部为单元建立微信服务群,基层党组织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支部书记上报交办流转,处理结果及时向基层党组织、群众反馈。“红色微调”即由党组织书记和联系村领导牵头组建调研小组,深入村民组、产业基地等开展专题调研,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
霍山县分类分层办实事
霍山县聚焦基层的困难事和群众的烦心事,梳理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601条,解决实际问题361件。
聚焦创业就业,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实施“工业富县”战略,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县科技经信局举办高企申报与项目谋划200余人培训班,一对一上门辅导22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程代办企业从落户、立项到达产达效所有事项。
聚焦生态环保,打造宜居环境。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化坪镇是茶叶之乡,春季柳絮纷飞为茶农带来烦恼,该镇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柳树方式减少柳絮飘拂,并为所有柳树打上阻绝柳絮针,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黑石渡镇动员镇村干部、村党员及群众200余人,进村入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并建设清潭沟200亩沙滩、160亩中药材花海,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
聚焦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县城管局规划建设智慧停车项目,拟投资约3000万元,对城区55处道路停车位路段、46处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逐路段制定标准,项目运营后将有效解决路边僵尸车、乱停车、霸占停车位等老大难问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城内各小区内建筑、配套设施进行问题梳理,限期解决。
裕安区实事办实
六安市裕安区每月按时梳理、统计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汇总走访调研情况,跟踪督促重点项目落实情况。全区各地各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项目清单共征集梳理212条,已解决问题74件;第二批项目清单共征集梳理200条,已解决问题140件;第三批项目清单共征集梳理318条,目前正有序解决。
战疫一线为民服务。六安防疫战打响后,全区设立党员先锋岗900余个,党员志愿者3000余人投入到城乡防控区域,做好小区值班、引导劝导、核酸检测、物资运送、秩序维护等保障工作,切实为广大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稳人心,齐心协力共同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创新“两留两说”即“我把号码留给你,你把困难留给我;你听我劝说,我听你诉说”工作机制,做到以心换心,共渡难关。在封闭小区推行接单、派单、送单、交单、消单“五单”办事流程,使被隔离群众生活有保障。全区各地各单位开展疫情防控实践活动走访调研1022次、参加人数3137人、走访群众26805人、走访企业1439个、征求意见1309条、解决问题1130件。
叶集区立足“微民生” 满足“微心愿”
六安市叶集区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立足“微民生”,满足“微心愿”,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孩子放学早,爸妈下班晚,小小的“时间差”却存在着大大的看护矛盾,怎么办?叶集区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纷纷开设了“四点半课堂”,由党员志愿者牵头,组建起一支关爱青少年的志愿者队伍,用爱和陪伴为孩子们打造了“第二课堂”。现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半,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未成年人活动室就变成一个热闹的校外课堂。
区数管局全力打造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细心办理、暖心服务、让企业群众安心的“五心”服务,将“妈妈式”服务贯穿办事全过程、全环节。窗口人员在接待办事群众时面带微笑,自然真诚,首问负责;对服务对象的咨询,无论是现场、电话还是网络咨询,都耐心听讲、有问必答,直到服务对象满意;对服务对象的咨询或提出的问题准确解答,认真核查受理资料,细致办理,不得出错;对老弱病残群众、不会填写资料、不会网上办理的群众主动帮办代办,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最终通过全体政务服务人的热心、耐心、细心、暖心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
六安多措并举缓解城区停车难
为解决广大市民停车需求,缓解停车压力,依据《(2016-2030年)六安市中心城区停车场(库)专项规划》及相关文件要求,每年在城区建造2个至4个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2021年新建设停车场2处,共计184个停车泊位。
六安还对城区现有停车泊位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出城区范围内机动车停车泊位约213378个,全面摸清城区停车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六安市城区停车泊位数据库,为全面优化该市停车资源配置提供基础保障。
为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引导市民有序停车,六安市决定采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BOT模式),实施《六安市城市智慧停车项目》,对城区47条道路 6802个停车泊位和18个公共停车场 2161个停车泊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城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云平台、停车APP、停车诱导等信息系统,对城区停车数据进行实时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六安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 专项执行行动
六安市法院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举措,在执行工作方面,从4月初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全市法院通过采取集中执行、联合执行等方式,将445件涉民生案件顺利执行完毕,另有212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总到位金额达2898.04万元。
六安全市8家法院认真梳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涉民生实际未执结案件共计1947件,总计执行标的额达2.36亿元。主要包括涉及追索劳动报酬案件,涉及拖欠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案件,涉及追索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案件等8大类。各院即建立案件台账,逐一分析未能执行到位原因,分类制定执行措施,出台具体执行方案,同时通过填报“四张表格”建立工作情况周报告制度,由市法院负责统计。
全市法院对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发款”,充分利用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成果,主动保全、主动查控、主动协调,确保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截至6月7日,共发布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1097人次,纳入失信名单959人次,拘留失信被执行人71人次,罚款26人65000元,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人。
(文图:六安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