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取消部分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 共15项
安徽商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媛媛)经集中清理,省政府日前决定取消省政府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交的15项证明,改由行政机关通过主动核查、网络核验等方式获取。这15项证明包括《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提供的“企业法人同意出资决议及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等7项证明,《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提供的“自然人发起人征信报告”等2项证明,《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中要求提供的“工商登记证明材料(副本复印件)”等6项证明。
2019-03-08 09:59:00 -
我省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推进现场会在亳州召开
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大力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把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作为推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累计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048座。根据全省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要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3000座的目标,去年已完成1100余座,今年计划完成988座。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各市文化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会。
2019-03-06 09:03:15 -
皖技改投资去年增34.6% 增速创新高
安徽省技改投资去年增长34.6%本网讯记者吴量亮来自省经信厅的信息显示,2018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8%,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制造业工业和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3%和3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7.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技改投资1.4个百分点。去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投资引导、突出项目支撑,制造强省、民营经济等政策措施综合发力,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深入推进,全年技改投资达1850亿元,增速达6年来最高水平。
2019-03-05 08:35:46 -
规范快递|我省首个市级快递管理办法今起芜湖施行
寄贵重物品应事先声明
2019-03-01 09:48:57 -
申请低保无需"收入证明" 省民政厅取消4项证明事项
记者了解到,此次被取消的4项证明事项分别是《安徽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皖民社救字〔2016〕185号)第二十条第一款设定的“收入证明”。安徽省民政厅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清理工作为契机,坚决杜绝违法增加证明事项和证明材料、提高证明要求、随意将民政部门的核查义务转嫁给群众和企业,切实改进服务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升监管效能。《安徽省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皖民社救字〔2017〕117号)设定的“家庭(个人)遭遇困难证”、“家庭收入证明”、“财产状况证明”。
2019-02-28 09:40:28 -
安徽出台若干意见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
积极对接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的领域,聚焦“铁公机”“电气水”、先进制造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省重点支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内项目。对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按实际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前期费用补助,对“一带一路”及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给予倾斜支持。继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各地重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
2019-02-27 09:13:48 -
我省出台"三十条意见"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减负增效纾困解难优化环境我省出台『三十条意见』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网讯(记者吴量亮)记者2月25日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负增效纾困解难优化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出台30条意见,进一步减负增效、纾困解难、优化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公共海外仓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单个企业最高可达200万元。2019年,省财政继续安排库款资金10亿元,各市、县(市、区)按不低于2倍配套,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池。
2019-02-26 08:54:56 -
安徽印发三年推进方案 加快实现行蓄洪区长治久安
针对这些问题,《方案》提出,到2020年,优先解决进洪频繁、防洪风险较高、贫困人口集中区的低洼地居住人口安全问题及庄台超容量人口迁移,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90人得到妥善安置,其中现有未超容量庄台就地安置534人、现有保庄圩就地安置8593人、现有庄台就地安置4003人、新建保庄圩就地安置794人、迁入现有保庄圩5001人、外迁至区外安全区域15065人,2020年6月前完成安置。《方案》明确,通过保庄圩堤防加固、堤顶防汛道路修建、排涝站及自排涵闸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淮河干流保庄圩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支流保庄圩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保庄圩自排与抽排标准全部达到10年一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推进人口安置、庄台构筑、保庄圩修筑、保庄圩达标改造、行洪区调整,安置低洼地人口和超容量安置人口64.46万人,其中低洼地人口50.96万人、超容量安置人口13.50万人。
2019-02-25 09:35:19 -
安徽要求严格落实中小学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
安徽要求严格落实中小学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本网讯(记者陈婉婉)记者从2月21日举行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将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小学创新作业模式、提高作业质量,在体育美育方面设立刚性要求。要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健全条件保障机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劳动教育能够真正开展起来。要充分发挥省、市、县、学校四级教研体系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健全教研工作体系。
2019-02-25 09:01:18 -
综合保税区实施"四自一简"监管制度
本网讯(记者王恺)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公告,在综保区实施“四自一简”监管改革。海关决定在综合保税区内实施“四自一简”监管制度,区内企业可自主备案、合理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海关简化业务核准手续。企业设立电子账册时,可自主备案商品信息。
2019-02-21 09:01:45 -
全面深化改革 我省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
记者2月14日从省发改委公管办获悉,我省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发力,“一个平台交易,一张网络公开,一个标准服务,一套制度规范”的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由社会第三方和市场主体对16个平台服务行为进行评价,16个平台服务评价得分平均达到98.2分,市场主体满意度平均达到98.5%。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覆盖市县两级的电子化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各类主体依法建设的第三方交易系统有序接入,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平均达到85%,节约交易成本20%以上。
2019-02-17 09:43:04 -
创新举措 多方发力 我省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在信用合作上发力,加快推进长三角信用一体化进程。参与区域环保、旅游、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信用联合奖惩,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加快区域信用一体化进程。牵头推进区域产品质量领域信用联动惩戒机制建设,印发长三角地区产品质量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指导意见。
2019-02-13 08:56:30 -
土地政策释放红利“增减挂钩”新政助力脱贫攻坚
省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托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省级节余指标调剂平台,发布节余指标调剂信息、组织公开竞价、公示结果等。节余指标调剂价格,根据建设用地复垦后土地的类型和质量确定。统筹节余指标调剂情况,调控贫困县节余指标调剂规模,优先安排淮河行蓄洪区贫困县、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县、深度贫困县、当年拟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县进行调剂。
2019-02-01 08:41:13 -
安徽省药监局开展百日行动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
昨日,记者从安徽省药监局获悉,我省将开展为期百日“保健”市场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将加大对违法会销行为涉及的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2019-01-31 09:04:16 -
我省八部门联手出台方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到2030年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本网讯(记者陈婉婉)日前,省教育厅会同其他七个部门共同制定《安徽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初、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下降到60%以下和70%以下。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方案提出,中小学须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并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2019-01-29 09:19:44 -
省政府办公厅发通知 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上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应当在接到后30日内正式下达,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30日和60日内正式下达。通知明确,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明确规定报省政府审定的,以及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没有提前下达且预算执行中需要采取项目法二次分配的,由省直相关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分配意见,报分管财政和资金项目涉及部门的省政府负责同志审定后执行。本网讯(记者吴量亮)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有关事项,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9-01-29 09:03:55 -
安徽省网信办依法关停35个违法违规微信公众号
通过调查核实网民举报信息,依法依规关停35个违法违规微信公众号。经查实,这些被关停的微信公众号,严重违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破坏网络舆论生态,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反映强烈。“宿松老乡缘”、“美丽五河”等20个微信公众号违规发布不实信息,利用“标题党”蹭热点刷流量,借助粉丝关注进行非法营销传销等,破坏正常经济秩序,账号被依法暂停更新。
2019-01-28 09:13:36 -
我省出台相关意见 扶持残疾人自主创、就业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我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将获得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2、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及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求职创业补贴,纳入人社部门应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信息化发放工作,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2019-01-25 09:31:06 -
高速春节7天免费通行 安徽发布避堵出行攻略
柘皋收费站入口往合肥方向以及芜湖往合肥方向柘皋出口封闭施工,预计2019年1月31日结束。2、G5011芜合高速王铁收费站入口往芜湖方向以及合肥往芜湖方向王铁出口匝道封闭,预计2019年1月31日结束。据@安徽高速消息,2019年春节时间为2月4日至2月10日,共7天,高速公路在此期间对7座以下(含7座)小型载客车辆将免收通行费。
2019-01-25 09:12:30 -
聚焦痛点难点和堵点我省建筑业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完善与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的招投标、承发包、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制度。同时,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打破分段碎片式的工程承包方式和管理方式,在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中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加快推进建筑业资质资格证书电子化。
2019-01-24 09:00:59 -
省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稳价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报经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向特定人群发放节日价格补贴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节日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启动春节期间市场价格监测应急机制,重点加强对粮、油、肉、菜、禽、蛋、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和天然气、交通运输、景区门票、停车服务等政府定价项目的价格监测,密切关注医疗、酒店、餐饮、商业零售、网络促销等领域价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会商联动,按职责落实监管责任。通知强调,要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前做好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准备,一旦达到启动条件,要及时发放。
2019-01-20 09:19:31 -
安徽出台实施方案 拿出多项治理巢湖“硬核”措施
其中,在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削减方面提出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100%,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乡镇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省级及以上工业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率达到100%,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入湖量有效消减。如在有序推进治理工程建设方面,提出要高标准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四期工程,开工建设五期工程,加快推进六期工程前期工作。此次《实施方案》提出至2020年,流域防洪短板基本补齐,流域水量调配能力明显增强,氮磷总量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削减,河湖水质有效改善,湖区蓝藻控制有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的巢湖综合治理总目标,明确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入湖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河湖水质目标管理、湖区蓝藻防控、流域生态恢复、河湖净化能力建设6个具体目标。
2019-01-18 09:54:23 -
我省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
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实施《长江干流(安徽段)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明确项目设备由省统一政府采购,沿江五市和省水文局组建项目法人,分市建设,省市协同。在优化建设模式的同时,加强工作调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去年7月底完成沿江入河排污口口门现场查勘及实施方案设计,9月中旬完成设备采购招标工作,12月下旬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我省自去年7月中旬启动长江干流(安徽段)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建设项目以来,省水利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组织工作专班,采用超常规工作方式,压缩工作周期,压茬推进各阶段工作。
2019-01-18 09:29:02 -
安徽省"两会"媒体见面会 聚焦民生工程建设
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就是“绩效管理”的结果。如今,我省将“民生绩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实施到哪里,绩效管理体系就推进到哪里。本报记者李博杨竹范柏文摄1月16日下午,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媒体见面会,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及4位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民生工程建设情况接受省内外媒体集中采访,总结2018年民生建设成就,安排2019年民生工作重点任务。
2019-01-17 09: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