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红色地标引领新征程
红色宣城,流光溢彩。
一处处红色地标,是一串串前行的脚步,带领我们丈量革命先辈的理想与荣光;一处处红色地标,是一段段奋斗的基因,表达我们血脉深处的信仰与力量;一处处红色地标,是一簇簇不熄的火种,引领我们砥砺建党百年的生生不息。
红色宣城,百年征途。
从1925年宣城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成立,到1949年5月中共宣城地委正式成立,征途漫漫兮上下求索。从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建成开放,从宣广高速建成通车到“最美高铁”合福高铁宣城段开通运营,马不扬鞭兮自奋蹄。
红色宣城,绿色答卷。
徐徐“皖”风自东南,吹散了敬亭山顶的孑孑孤云,吹皱了宛陵湖的粼粼波光。定埠港外芜申运河上船只穿行,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车辆往来。皖南川藏线上,曾经的泾县人民肩挑手扛修建桃岭公路“十八弯”,蜿蜒而出;宣纸厂内,造纸工人们历经“水深火热”108道工序,孜孜以求。旌德灵芝在青山绿水间灵动生长,舒展“腰身”;合工大宣城校区坐落在“上江人文之盛首”地,莘莘学子书声朗朗。
倏忽百年,百年壮哉。已晓何所来,方明何所去。让我们循着红色地标的指引,沿着漫漫征途的路径,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再出发!
(罗鑫)
宣城大事记
一、中共宣城地委正式成立
1949年5月13日,中共宣城地委正式成立。同日,宣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1952年2月,巢湖、宣城两专区合并为芜湖专区。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地区改为宣城地区。1982年3月,宣城地委、行署机关由芜湖市迁至宣城县。
二、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11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抗日殉国烈士墓、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寻淮洲烈士墓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安徽省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安徽劳动大学开学
1965年2月26日,省内第一所半农半读高等学校——安徽劳动大学在宣城县叶家湾开学。1982年7月,安徽劳动大学改为皖南农学院。
四、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建成
1990年4月27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举行奠基仪式。同年12月下旬,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工程全部竣工。
五、宁国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1995年10月,宁国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这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百强”的县。12月,宁国水泥厂、宁国耐磨材料总厂跻身全国工业企业“最优500家”。
六、宣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997年10月,宣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安徽省长江以南的首条高速公路及全国第一条地方投资的县际高速公路。
七、宣城撤地设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的批复》和7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的通知》,同意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
2000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
2001年1月5日至10日,政协宣城市一届一次会议、宣城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市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出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选举出政协主席、副主席。10日,宣城市成立庆典隆重举行。
八、宣城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
2004年9月5日,宣城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2014年通过“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复评,并更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城”。
2004年9月16日至30日,“首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由市政府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省旅游局联合举办,并确定两年一届的周期。
2009年,第四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举办,从这届起,安徽省将文化旅游节列为省政府主办的节庆活动之一,仍为两年一届。
九、宣城列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2009年7月,省政府同意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等六市及安庆市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后调整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宣城等7市、47个县(市、区)。
十、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建成招生
2012年9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揭牌暨2012级学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创办,填补了宣城无本科院校的空白,使该市一步跨入全省除合肥市以外唯一拥有“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城市。
十一、花园村被誉为“安徽股改第一村”
2013年5月23日,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召开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股东代表大会,向全体股民发放《股民证》和《股权证书》。花园村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率先实行集体资产自主经营、率先取得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被誉为“安徽股改第一村”。
十二、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
2013年8月3日,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暨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2018年12月21日,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发布《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宣城市作为成员之一,联合签署《南京都市圈打通城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宁宣(黄)铁路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宁宣城际铁路项目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等10个协议。
2019年2月19日,宣城市政府印发《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12月5日,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上,九市(区)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宣城市与南京、淮安市签署了《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带框架协议》。都市圈成员市(区)人社、规划资源、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律师协会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十三、合福高铁宣城段开通运营
2015年6月28日,合福客运专线(合福高铁)全线正式通车,合福高铁宣城段开通运营,宣城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合福高铁宣城段正线长96公里,运营时速300公里。途经宣城站点:泾县、旌德、绩溪北。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最美高铁”。
十四、宣城首创首成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11月,宣城市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首战首胜,首创首成。2014年,宣城市市本级获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同时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争创提名。2015年,宣城市在首次测评取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良好开局。2016年“文明创建提升年”,综合前两年测评成绩,宣城市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名。
(文字:本网记者 张敬波 罗鑫 整理)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作用 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宣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努力做到学习教育有深度、实践活动有力度、自选动作有亮度、氛围营造有浓度,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重点挖掘新四军在泾县的红色历史资源,组织党史专家对新四军党史资料进行研读、审阅,对历史遗迹、文物进行实地勘察,加强研究阐释力度,深入挖掘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开设《云岭三年》《皖南事变及其历史启示》《新四军精神的基本内涵》等专题精品课程,打造新四军特色教学课堂。建立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政治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现场教学点,组织编印“云岭烽火”党领导的新四军画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宣传册,编印《新四军故事汇》等书籍画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精神”云直播月活动,累计受众超31万人次。开展“四一四百”实践活动,即一个新四军文艺创作基地、一部皖南花鼓戏《高高的云岭》、一部纪录片《浴血茂林》、一次“新四军精神”研讨交流会,百村共唱红色革命歌曲、百人共创红色文艺作品、百人共讲红色故事、百村共绘乡村振兴画卷,其中皖南花鼓戏《高高的云岭》已成功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
聚力延伸产品打造。一是多元化打造“青少年产品”,把青少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印发《宣城市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将党史学习教育列入全年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校园党史宣讲、中学生党史小论文评选、少幼儿书画大赛等15项具体活动。不断拓展学习教育方式,将162辆校车打造成“流动党史小课堂”、开设党史主题微团课等。郎溪县打造校车“流动党史小课堂”,通过移动课堂,向学生们讲述党史小故事,建设流动红色文化阵地。广德市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指尖、情境、实践”三个课堂。目前,已发动4.6万名团员、10.3万名少先队员参与党史学习教育,“青年大学习”参学率超75%。二是规范化打造“阵地产品”,将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精品红色“线路”30多条。泾县依托国家4A级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事迹陈列馆、茂林赤坑山蜜蜂洞等著名红色景点,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四军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路线。广德市依托党建公园、英烈山烈士陵园、月克冲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郎溪县深挖三桥(毕桥、沙桥、夏桥)红色资源,打造“一园、三馆、三阵地”格局,创新打造党性锤炼实境课堂。三是优质化打造“学习产品”。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党史专题学习5次。坚持台上台下生动学,创作舞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快板《学党史弘扬黄高峰精神》等文艺类产品。开发《用一生坚守的初心》《把一切献给党》《皖南的怀念》《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等微党课。举办《云岭烽火——党领导的新四军》专题陈列展。四是分众化打造“宣讲产品”,针对青少年、老干部、农村党员、非公党员等不同类型受众,分类施策,开展“举旗帜、送理论、讲党史”宣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中心、所、站、点”四级宣讲全覆盖学习教育网络。旌德县邀请村支部书记用“土话”进行授课,通过“土话”宣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内容。提升宣讲效果,绩溪县在FM91.9广播开设《融融带你学党史》栏目,采用“互联网+宣讲”方式,扩大受众范围。宣城市区150座公交电子站牌、385辆公交车、999辆出租车24小时滚动播放党史宣传标语,打造“红色党史课堂”,做到城乡全覆盖。目前,以面对面形式共计开展宣讲1700余场,受众超9.1万人次。
高效转化学习成果。组织市本级4800余名党员干部,走访39000余户家庭,征集意见1187条,梳理整合,结合市政府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梳理、初步形成906条待办事项,每月调度推进,对账销号。发布首批民生项目清单,通过入户走访、网络征集、市长信箱等渠道收集民生事项,确立11条民生项目,加强社会公开力度,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坐出租、乘公交”调查了解社情民意情况,共收集社情民意255条,全部分类交办。依托融媒体平台,累计受理听众热线、微信问题等280件,回复率达100%。围绕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进一步梳理任务清单,以“四个清零”标准(首次登记清零、已制证书清零、补缺项目清零、尚未完成治理的项目清零),推动首次登记完成率实现100%。
广德市:优化公交线路 “烦心事”变“暖心事”
5月27日,广德市四合乡“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征集箱内投来了一封建议信,“我是马鞍山上的居民,因没有直达马鞍山的公交车,我每次都只能先坐到大峡谷站,再从大峡谷站坐到马鞍山。这样一来,就耗费了大把时间;而且,我腿脚不便,坐到马鞍山站后还需要徒步30分钟才能到家,恳请政府能优化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保障马鞍山上的居民出行”。
收到来信后,四合乡立即组织党史办、农路办等部门,深入走访群众,详细了解情况,耿村村马鞍山因地理位置偏僻、山路崎岖、人口较少,一直未通公交,工作人员走访中发现,马鞍山留守老人多,出行确实不便。走访结束后,农路办立即对接市公交公司,及时安排选点建站、线路优化、车辆协调、站牌更新等各项工作。
在公交公司等部门的协同推动下,6月,四合乡优化四合至马鞍山的公交线路,由原先的一条线路增至两条线路,单趟里程新增2.5公里,日发班次新增18次。解决了周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完善了公交基础设施,夯实了安全行车保障。“真是太方便了,公交车直通家门口,便利我们出行,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啊!”马鞍山上的居民胡玉兵说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很多马鞍山居民在乘坐公交车时非常不方便,经过多次召开村民组会议协商后,针对实际情况,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在车站张贴告示、村民组微信群通知等方式提前向群众下发了改线通知。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优化乡内各条公交线路,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四合乡农路办负责人汪维介绍。
泾县:供电服务保民生
“我提交了动力电申请,很快就通过了,让我的杀青机、压扁机能派上用场!”在重要茶叶产区泾县汀溪乡,56岁的茶农鲁永根过去都是烧柴制茶,一个茶季要烧掉1000多斤干柴,泾县供电部门得知他购买了全电杀青机和压扁机后,及时推出“先申请办电后补办材料”服务,高效迅捷办成鲁永根的动力电申请。截至茶季到来前,汀溪乡2000多户茶农中,已有超过1500户通上了动力电。
“针对茶季用电陡增、阶段供电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县供电部门通过‘项目+运维’双管齐下,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茶区电力项目改造提升,并完成汀溪、茂林、蔡村等主要产茶区20台配变的增容改造,黄田、涌溪等处线路运维改造,累计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1.8公里。”泾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泾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化“办电、保电、用电”三大领域建设,持续提升群众用电便捷率和满意度。
创新建设“客户+物业+供电公司”的办电渠道,主动建立物业办电服务点试点,上门解决客户用电问题,实现减时间、简流程、降成本。2021年2月起,泾县供电部门对县域内10千伏及以上高压业扩流程中用户交互环节开通预约服务;对大中型企业,成立由客户经理、专业人员组成“1+N”服务团队开展联合服务,提供接电“一条龙”服务;对小微企业,由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现场对接、拟定方案,实现一次上门、一次送电。
宣州区:找准“小切口” 解决“大民生”
“感谢你们帮我挽回损失!”5月25日,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鳌峰派出所民警荣华健收到了辖区居民葛某某家人送来的锦旗。葛某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今年2月,他通过网络聊天软件认识了张某,聊天中,张某提出想和葛某某处对象,拉近二人距离,逐渐取得了葛某某的信任。后张某不断编造理由、虚构事实,多次骗取葛某某钱财,共计四万余元。
案发后,宣州分局很快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身份,鳌峰派出所民警快速赶赴江苏省将其抓获。破案后,办案民警荣华健不忘追赃挽损,通过当地派出所协作,张某退还了部分赃款。
“孩子被诈骗几万块钱,是我一年多的工资,真想不到还能追回来。警方非常给力,我们家属非常感谢,就想到送锦旗表达我们全家的心意。”葛某某的母亲范女士说。
这是宣州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为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宣州区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实处发力,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这起案件是单人单起、点对点的电信诈骗案,破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离不开当地公安机关的协作。”办案民警荣华健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努力提高为民办事能力,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被害人退赃挽损。”
郎溪县:解病痛 送健康
近日,记者来到郎溪县飞鲤镇三溪村卫生室,飞鲤镇卫生院联合县域医共体医护人员正在为村民免费进行健康咨询、宣讲健康知识,吸引了周边不少村民前来参加。
“大妈,您血压太高了,需要立即进行身体检查,接受专业正规治疗。”72岁的村民胡明花前来测量血压,因测量的血压过高,医生仔细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在与胡大妈的交谈中,医护人员获悉,胡大妈因行动不便,自己很难到医院治疗。于是,医护人员立即用“健康直通车”公共卫生车将其送到郎溪县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郎溪县医院为她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由义诊医生全程陪同体检并快速办理入院手续,并请学科主任为她会诊。出院后,医护人员还入户随访。“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真实惠。”胡大妈告诉记者。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飞鲤镇卫生院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医院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为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该卫生院党支部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与村卫生室组建了党员先锋医疗队,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健康知识进万家”巡讲、义诊活动。
(撰稿:本网记者 罗鑫 张敬波 本网通讯员 宋煜 夏丽丽 查曼 章明)